志萍的三分田

以中文为锄 以英文为铲

10月 14th, 2010

【转载】2011年人大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要求

考研经验, by 李志萍.

志萍的话

 

一.  这是“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的初试要求,这个专业学位硕士是2011年第一年招生,与以前的学术型硕士不一样,学术型硕士没有官方参考书目和考试范围的划定。以前备考过学术型硕士的同学看过这个要求后,跟我有同感,觉得比较简单。建议复习的时候,适当的扩展下深度和广度,有句话叫:Jump for the sun, at least you land on the moon。因为是第一年招生,没有什么参照系,选拔性考试是优中选优的,最后能被选中的肯定是技高一筹的那个人。

 

二.  喻国明老师对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 的解读:

       培养目标是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才。

  课程设置将重点关注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对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

  招生考试中,试题会跟学术型硕士的考题有区别,分数线可能会低于学术型硕士,但这并不代表专业硕士要求低。

  课程设置上,约有1/4-1/3的具有共通性课程,专业硕士会与学术型硕士一起上课,而与专业技能相关的课程,在授课教师、讲课方法上会有区别。

  双导师制也会引入,重视吸收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

  学位论文可以是对实践案例的分析、调查。

 

 三. 现在 开始报名了,很多同学问我该报学术型硕士还是专业学位硕士,我其实很不喜欢给出这样的建议,因为我不了解你,不知道你的实力,你付出的努力,甚至你的性格,我也不能为你的人生选择负责。如果是我,我会至少考虑三个因素:

第一,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如果对更高级的学问着迷就报学术型硕士,如果对记者的精彩生活感兴趣就报专业学位硕士。

第二,我的英语基础如何?专业课难,但是提高也快,英语则是十几年的积淀。学术型硕士考英语一,专业学位硕士考英语二。

第三,我的经济能力怎么样?学术型硕士有奖学金冲抵学费,专业学位硕士每年学费一万。

—————————————————————————————–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初试四门:

(一)        思想政治理论,采用统考试题,100

(二)        外国语,采用统考英语二或俄语或日语,100

(三)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150

(四)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150

 

(三)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要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包括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第一部分:新闻采访写作

要求考生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了解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以及分析判断稿件新闻价值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稿件、编写消息。

一、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与素养

1.新闻记者在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分工

2.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

3.新闻记者的基本素养

二、新闻采访的性质和任务

1.新闻采访的性质

2.新闻采访的任务

3.新闻采访的特点

三、新闻线索

1.新闻线索的意义

2.新闻线索的特点

3.新闻线索的来源及其类型

四、新闻选题与新闻敏感

1.新闻选题的意义

2.新闻选题标准

3.记者的新闻敏感

五、新闻采访方法

1.新闻采访的准备

2.采访的主要方法

3.采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新闻文体与消息写作

1.主要新闻文体的类型和特征

2.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要求

3.消息的新闻要素及其写作方法

第二部分:新闻编辑

要求考生了解新闻编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新闻媒体的定位、新闻编辑的基本职责、选择修改稿件的基本方法、标题制作的要求和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知识修改新闻稿件、评析报纸版面。

一、新闻编辑的工作任务和基本素养

1.新闻编辑工作的任务和特点

2.新闻编辑的基本素养

3.新闻编辑的能力结构

二、新闻媒介的定位与编辑方针

1.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与功能定位

2.影响媒介定位的主要因素

3.编辑方针的主要内容

三、新闻报道策划与组织

1.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新闻选题决策

3.新闻报道方案设计

四、新闻稿件的选择与修改

1.新闻稿件选择的必要性

2.新闻稿件选择的主要标准

3.修改新闻稿件的标准

4.改稿的主要方法

五、新闻标题

1.新闻标题的特点与功能

2.新闻标题的主要类型

3.新闻标题的结构

4.标题制作的要求与方法

六、报纸版面

1.版面的基本知识

2.版面语言的基本含义及应用分析

3.版面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4.稿件配置与版面设计

第三部分:新闻评论

要求考生了解新闻评论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了解新闻评论运作的基本流程,熟悉不同媒介、不同体裁新闻评论的概念、特点及写作要求,掌握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技能与基本规范,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评论作品。

一、新闻评论基本概论

1.新闻评论及其基本特征

2.新闻评论的功能与作用

3.中国新闻评论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

二、新闻评论的选题

1.新闻评论选题的思维特点

2.影响评论选题的因素

3.选题的类型

三、新闻评论的要素

1.观点与论点

2.论据

3.论证与分析

4.新闻评论中的事实

四、新闻评论的结构

1.结构对于评论写作和阅读的意义

2.评论论证结构的基本类型

3.评论的开头与结尾

4.新闻评论的标题

五、新闻评论的语言

1.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2.新闻评论语言的运用

3.新闻评论语言的风格

六、各类媒介上的新闻评论

1.报纸评论的类型与特点

2.广播评论的类型与特点

3.电视评论的类型与特点

4.网络评论的类型与特点

初试时间180分钟,闭卷、笔试。

 

(四)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要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包括新闻传媒的发展历史、新闻学基础理论、基本的传播学理论和传媒经济学基础理论四方面的知识。

第一部分:传媒的发展历史

要求考生了解人类经历的几种传播形态;世界范围内现代新闻传媒诞生和发展的大体历史;英国、美国的新闻传媒大体的发展历史,以及对世界同行业发展的影响;19世纪至今中国现代新闻传媒的大体发展历史。

一、信息传播和新闻传媒的历史沿革

1.口语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数字多媒体传播

2.现代新闻传媒业产生的条件

3.西方报纸发展的三个时期(官报、党报、商报时期)

4.世界主要通讯社(路透、美联、合众国际、法新、俄通-塔斯)

5.世界十大报纸(泰晤士报、纽约时报、法国世界报、卫报、朝日新闻、人民日报、金字塔报、至上报、新苏黎世报、德国世界报)

6.世界主要广播电视公司(BBC/ NBC/ CBS/ ABC/ FOX/ CNN/ NHK/ ABC

二、英国、美国的传媒史

1.《牛津公报》

2.《泰晤士报》的简单历史及在世界报业史中的地位

3.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体制对世界的影响

4.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5.19世纪末美国“黄色新闻潮”的发生和退潮

6.1996年美国新电信法,及该法对世界传媒集团兼并的影响

7.19世纪中叶从英国、美国开始的大众化传媒时代

三、中国的传媒史

1.关于邸报的简单叙述

2.19世纪上半叶西方报刊在中国的简单情况(《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万国公报》/《字林西报》)

3.解放前的三大民营商业报纸《申报》/《大公报》/《新闻报》

4.1949年前中国国民党的四大传媒(中央社/中央广播电台/《中央日报》/《扫荡报》)

5.1949年前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性传媒(《解放日报》/《新华日报》/新华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6.改革开放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传媒体系(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体系/中央广播事业局管辖的人民广播电台体系,以及影响很小的以北京电视台为代表的电视台体系/全国新闻总汇——新华社)

7.改革开放后传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发展

第二部分:新闻学基础理论

要求考生了解新闻学的一些基本理念,认识传媒的基本职能,以及拥有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新闻法治的意识。

1.新闻与宣传的异同

2.新闻价值

3.新闻真实

4.作为职业理念的和作为操作方法的新闻客观性原则

5.传媒的社会功能(守望与预警/社会协调/传承与教化/娱乐)

6.各种传媒的传播特征(报纸/广播/电视/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7.舆论以及舆论导向

8.传媒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9.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

第三部分:简单的传播学理论

要求考生知悉基本的传播学理念,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技术论学派等,知晓基本的情况。

1.传播(Communication)的含义与类型

2.W线性传播模式/传播的循环互动模式/信息寻求模式

3.传媒新闻传播中的控制(把关)

4.传媒与受众研究(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作为市场的受众)

5.传媒的传播效果研究(议程设置论/沉默螺旋理论/培养理论)

6.传媒形态对社会结构的影响(麦克卢汉等)

7.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8.传播学批判学派

9.公众的媒介素养

第四部分:传媒经济学基础理论

要求考生熟悉传媒经济学领域内的关键术语、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并懂得利用传媒经济领域内的基本理论解释传媒经济现象。

1.媒介经济学要解决的一般问题和特殊问题

2.媒介产业的特征与本质

3.影响消费者受众媒介选择的因素

4.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在传媒产业中的应用

5.不同赢利模式中广告对传媒经济的作用

6.SCP分析框架在传媒产业中的应用

7.传媒行业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8.传媒产业中的政府规制

9.传媒产业内的投融资

初试时间180分钟,闭卷、笔试。

 

 

版权声明: 

凡是网站注明“原创”的作品,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 

经本人同意授权使用的作品,必须署名作者“李志萍”并注明本网站的原文链接。 

违反上述声明者,皆构成侵权,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果您认为本网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同本站长联系lizhiping0309@163.com  

相关日志

Back Top

回复自“【转载】2011年人大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要求”

评论 (11) 引用 (0) 发表评论 引用地址
  1. 刘雅妮 : 2010年12月22日21:47 回复

    志萍姐,我现在报了新闻与传播硕士,还有二十几天就要考了,我现在有点困惑就是关于新闻采写编评(也就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会像学术型那样侧重应用性的让写导语消息之类的还是会是考一些名词和理论?

    • 李志萍 : 2010年12月22日22:13 回复

      说实话,第一年招生,我也不知道试题会出成什么样子。。。

      • 刘雅妮 : 2010年12月27日22:52 回复

        啊 谢谢  理解  呵呵  主要是我太茫然了 

  2. kevin : 2010年11月18日15:48 回复

    老师,您好:
    1、专业硕士是考英语二,是比英语一简单吗?如果简单,那复试分数单科会不会相比英语一要高?
    2、老师,这个上面的怎么跟“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要求不一样?
    3、题型大概是什么类型的?

    • 李志萍 : 2010年11月24日03:34 回复

      1.百度。
      2.两个要求一个是教育部对所有招收新闻与传播专硕学校的命题指导意见,一个是人大新闻自己的考试大纲。
      3.仔细看,文中有写。

  3. 西藏小子 : 2010年10月21日20:30 回复

    我想咨询志萍一下: 根据这个初试要求,是继续根据你之前的参考数目准备还是需要做调整呢?
    想听听你的意见:)

    • 李志萍 : 2010年10月21日20:55 回复

      由于是第一年招生,其实学校也有很多不确定,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如果有能力的话,我推荐的参考书目还是都要看,因为考试有名额限制,不是到达一个水准大家都能被录取。
      如果初试题出的简单,还要经过复试的层层选拔,北大专硕复试成绩的比例是40-50%,被录取的肯定是基础最扎实,知识面最广的那20个人。

  4. 马媛 : 2010年10月18日23:01 回复

    哈,我会去拍姐姐的笔记。我自己整理地痛苦的呦
    我想问下,这个专业学位的含金量与学术型硕士的含金量有差吗?
    因为我是看到人大也是6月17日响应教育部决定招专业硕士的

    • 李志萍 : 2010年10月19日01:05 回复

      通过考试进阶,转换一个通道,进入一个平台,感受一个环境,但是也仅此而已。
      选择自己喜欢的,选择自己适合的,才能投入的用心的去学习那些新知。
      学位的含金量没有你自己的含金量重要,你是纯金的,会永远闪闪发亮。
      你是镀金的,磨掉那层皮,露出来没光彩的石头,终究也泯然众人矣。

  5. 张媛 : 2010年10月16日20:27 回复

    报考人大新闻与传媒专业有报考要求吗?英语必须达到六级吗?我是学人力资源管理的,普通的二本学校,考人大难吗?

    • 李志萍 : 2010年10月17日01:11 回复

      不需要六级,跟所有研究生报考条件都一样。

  1. 没有任何引用。

给我留言

欢迎 再次光临 [ 更改 ]


有人回复时邮件通知我 / 快捷键:Ctrl+Enter

Posts Protect Plugin by http://blog.muffs.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