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我写的前两篇考研经验的同学,留下了很多感谢的话,其实在这种你来我往的互动之间,我自己也收获了很多。对走过的这一段考研经历的审视,我总结出了对自己学习有益的经验教训,对我日后的继续深造也是有帮助的。如果没有你们的这些问题,我可能就懒得开动这一根思考的脑筋了。
从写完第二篇到现在,我又收到了不少新问题,我在这里将它们总结一下,给也许有同样问题的同学解惑。在后面的复习阶段,我还会再写一下答题技巧和复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我写的比较有耐心,输送给你们这么多的信息量,希望你们看的时候也能保持耐心。我在帖子里已经写的很详细的解答,有的同学还会再问,我都要抓狂了。
首先先通告一个消息,可能有的同学还没有注意到,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发布了,大家去看一下。我再次强调考研之战中信息对成败的重要性,你不仅要会收集信息,还要会分析信息,并且对自己做出的判断保持信心。
今年人大新闻学院的考试形式延续了去年的改革,初试还是统一的一张卷子:新闻传播史论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新闻传播实务含新闻采写、编辑和评论。复试也可能会继续增加英语笔试,如何准备复试我会以后再说。今年新增加了“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目前的信息还比较少,大家要常登陆人大研究生网站和人大新闻学院的网站,这些官方网站也能发掘出不少有价值的信息的。
2010年硕士录取统计也已经公布,新闻学院报名1049人,录取人数119,其中推免65,单考21,统考录取33(7人是人大新闻学院应届本科生),统考的报录比是28:1。
问:不出官方参考书目后,很多08年列的书已经出新的版本,不知道是该与时俱进买新版本,还是继续用老版?
有的科目新老版本都可以,比如历史类的,如果有新版本,也可能只是作者看历史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并不会因此改变史实。
理论类的用新版本为好,因为收录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比如,随着技术、媒介、社会本身的发展,有些理论已经不能很好的解释新的现象了,甚至出现了谬误,所以学者们会在新版本中进行修订,增加对正在发生的变化的分析。比如,学者们这几年当中从别的学科吸取了更多的养分,所以会在新版本中追求更开阔的视野。
问:实务非常头痛,找不到突破口,能不能分享下经验?
书是必须要看的,因为新闻写作与我们平时的写作不同。我以前写的文章多是感性的、具象的、延展性非常强的文字,注重自我心理的表达与释放。可是新闻写作就不同了,它是白描的,哪怕你要用事实说话,也要克制理性。至于“倒金字塔”、“跳笔”这些,更是新闻写作独有的,你必须要知道。如果不看书,哪怕你文采斐然,写出来的新闻作品一看就是个缺少专业训练的外行。
看完书之后,消息和评论的写法有好几种,你不妨都试试。然后找出你用着最顺手的一种写法,就像是英文写作的模板一样,也规划出自己新闻写作的一套模板。考试的时候,不管给出什么样的材料,你都可以套用模板的章法来组织,这样能节省下不少时间,并且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不乱。其实不光是考试,不光是新闻写作,平时我们写东西不也会逐渐摸索出自己独特的运笔方法吗?比如写时评吧,你的思维训练是更擅长归纳呢还是更擅长演绎呢?
问:该如何利用好真题?通过研究真题要达到一个什么的目标?
我想大部分同学都知道研究真题的重要,不用我再像要求你做笔记那样强调了。我认为研究真题的意义在于: 制定出适合你的战略战术,描绘出自己的冲关地图。
通过我的博客文章更新的内容,我说我严重偏科这大概一目了然,文科和英语都能学的很好,数学就是不行。高考时候数学我没有及格,但是这样也不会影响我被山大录取。可是考研与高考不同,你是要过十个线的,任何一个线不过,都会被刷掉。初试5个线: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初试总分。复试后还有5个线:专业笔试,专业面试,英语笔试,英语面试,最后有一个初试和复试的加权成绩。
所以你必须要分配好自己这半年的时间,你的目标应该是过这十个线,不是哪一科要得多少高分。我去年也是跟刚考上的同学取过经的,我写了一封邮件,把自己的复习计划发给了一位学姐。她给我的建议是,如果我的公共课基础好,我又是跨专业考的话,那应该在专业课上多下功夫。我听从了她的建议,及时调整了复习时间的安排。买来英语真题后,先给自己掐好时间,做一遍,然后给自己打打分,算一下客观题的平均得分,看看水平发挥的稳不稳定。再给自己的作文估个合理的分值,然后计划出在英语上该花费的时间。现在看来,这样的调整是非常正确的。
现在跟我咨询的同学当中不少是打算跨专业考的,我去年去复试的时候,要填一个本科读什么专业的单子,我是倒数第二个填的,所以有机会看了眼前面的那些同学的专业。跨专业考进复试的真的不多,至少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多。即使你靠英语和政治拉分进了复试,专业课基础不扎实也很有可能被刷掉,因为英语只是保证你阅读使用英文文献的能力,是辅助你研究专业的手段。当然我也不是说公共课不该花力气,因为也有专业课分数很高,英语不过被刷掉的。如果你基础差,也要至少提高到能过线的水平啊。
所以第一步就是利用好真题,评估自己的实力,合理规划时间,尤其对于跟我一样跨专业考的同学。英语学了很多年,政治学了好几遍,但是我们专业课的基础是零。如果你想利用考研这次契机把英语提升一个很大的幅度的话,那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的。如果你比较有上进心,我建议你可以考完研,不管准不准备继续出国深造,都可以再考考GRE、托福、雅思来寻求英语上的突破。英语要取得进步非常慢,但是专业课的进步是可以很快的,如果你以前积淀了很好的学习方法,有成熟的对于知识的深刻认识,重新接触一门新的学科,也会触类旁通,很快入门。只要用心复习,勤于思考的话,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
分析专业课的真题的重要之处在于,即使不同的学校列出来同一本参考书,出题的深度和角度也是不一样的。我前几天给一个备考别的学校新闻学院的同学分析了一下他们学校的真题,对比来看,人大新闻学院专业课出题的难度确实名不虚传。
所谓的难,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试题分布的范围广。
有的学校外国新闻史只考美国史,而人大除了关注美国这样新闻传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发展中国家也会考。单这一个例子就增加了很多学习量,因为新闻史的梳理非常繁琐的。
第二,试题比较有深度和跨度。
人大的题目可能要延伸三个层次从多个角度才能阐述清楚,这考察你深入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其他学校出的试题可能两个层次就可以说明白了,甚至还有填空题。人大还喜欢考跨度特别大的宏观的题,这就需要你有非常强的总结归纳能力。
第三,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界和业界发生的热点,而不像有的学校的题目考的是基本上是能预料的重点。
去年其实有道题算是让我给押着了,我一边吃饭一边听广播,听到这样一条消息:11月9号《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修订版通过。后来我把新修订的版本写在原来版本的旁边,对比修订了什么内容,然后在笔记上对“新闻工作者的素养和职业道德”这块知识做了很详细的专题。但是基础的经典的这些书还是得踏实的看,如果你不看书,你没有积累足够的厚度,也不会有那样的见识和眼光去判断出什么是热点的。
通过对真题的分析,考人大新闻学院专业课要广泛涉猎、厚积薄发,又要总结归纳、连点成面,还要对热点灵敏、有良好的判断力。
经常有人问我,人大新闻难不难考,我说这因人而异,一要看基础,二要看心气儿。高考那一遭,大学做的老友记英语笔记,我付出的努力不比现在考研少。我以前承受过10的砝码,所以同等的重量再加在我身上我不会觉得负担重。可有的同学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重量,在自己的肩膀上放着5,现在考研加到10了,就觉得压力大的受不了了。我跨专业考,从7月开始用了半年多的时间,一次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总结了500多页读书笔记,写到手指麻木,胳膊酸疼,握笔的地方都要贴上创可贴才不会被磨得通红。可是现在有的同学连背我的500页笔记都嫌多,不愿意付出,老想着投机取巧,一步登天,这样的心态,说的残酷点,考人大新闻勇气可嘉,但只能做28:1中的那27了。
最后还要说的是,马上进入8月了,不能再浮躁了。目前还有同学没有定下目标,要不要考人大,要不要考新闻,保研、工作、家人不支持等等的因素还没有处理好。考研的确是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精力、金钱、机会成本。很多人担心如果考不上,会一无所获,可是如果你成功了,收到的也将会是一份大大的厚礼。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吃苦中苦,也难为人上人。
版权声明:
凡是网站注明“原创”的作品,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
经本人同意授权使用的作品,必须署名作者“李志萍”并注明本网站的原文链接。
违反上述声明者,皆构成侵权,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果您认为本网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同本站长联系lizhiping0309@163.com。
学姐,我11年考人大呢,看了你的文章,突然感觉底气又足了一些,谢谢你给我们提供这么宝贵的经验~
您好,我正在准备报考人大的传播,请问,去年您的复习资料和书籍可否转卖给我呢?
考研的问题加我QQ吧 870558309
学姐好O(∩_∩)O~我想考人大的传经,但是初试新闻、传播和传经考的是一张卷子,那么该怎么分配这三者的复习时间呢?新闻和传播我该学到一个什么程度,比如我要看的传播的书是否需要和考传播的同学一样?麻烦了,嘿嘿~~
第四篇不是分析2010年的真题了吗,你现在看书的程度,能把新闻和传播的题答上来吗?
也准备考人大,但不是新闻专业,但看了你的介绍很有收获,自己是大龄考生,工作了多年,为了目标还要拼搏,谢谢你!
学姐,感谢你的无私分享和细致的分析,我要在12年考研,现在头脑里只是划定了基本的专业和学校,拿不定主意,很希望学姐能够给我一些指点。你的日志我都看过了,感觉被注入了很多力量,也很期待学姐关于复试等其他的见解和作为过来人对我们的点拨,这对我来说十分的珍贵。再次的感谢你!
学姐。很感谢你的分享,受益良多,非常感谢!!
学姐,看完你的3篇经验贴,受益良多,感谢您的分享。
我今天还是决定做个计划,不然总觉得心里没底,谢谢学姐贡献了这么多好东西!
学习计划是一定要做的,三个月的,一个月的,每周每天的都要有。
今天下午就是在考研论坛里看到了你的8000字儿帖子,在豆瓣小组又看到了你的贴,非常用心,非常有帮助,学姐辛苦了。
你的留言就是对我用心的肯定,谢谢。
学姐,很感谢你给我们提出的宝贵的指导~
在自己觉得有些希望渺茫的时候感觉或许还有希望。真好
希望的种子生在每个人的心里,需要你努力的汗水浇灌出花朵。
well under way~full of hope~
很高兴看到你现在的学习状态,比前一阵子刚找到我的时候好多了,要保持住哦。
你好,我看了你的三篇考研经验谈,很是感动,我也是跨专业跨学校考的,本科读的是中文,想考管理学的研究生,看你简介里说你本科是管理学的,想请教下管理学的学习方法?我考的是周三多的管理学,谢谢!
这个我实在帮你不了,本科和研究生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求不一样,本科是基础教育,研究生更加注重专业性。
本科的期末考试,这学期用哪一本书,哪个老师教,很容易准备,死记硬背,突击一下也能考高分。
可是考研最高的标准是要你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个学者怎么样说,那个学者怎么样说,你自己又是怎么样想的呢。
志萍师姐看了你的第三篇日志后很感动,谢谢你~~
加油,我是你的后盾,会一直在这里。